服务热线:

178-528-25688

专业演出活动公司多年经验

为您提供专业活动策划演出服务!

演出市场

宁津杂技的突围之路

作者:宁秀文化 发布时间:2016-05-12 08:39
德州市宁津县是中国杂技艺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宁津杂技具有“惊、险、奇、美、新”的特点,以质朴粗犷、柔中有刚著称。其久远的发展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演出技艺,对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在行内还流传着“没有宁津人,难成杂技团”之说。
  宁津杂技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末期,至清代又经历一个辉煌时期,其兴盛其地理环境、民生状况和深厚的杂技文化底蕴有着直接的关系。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宁津杂技开始走出国门,为中国成为杂技强国奠定了基础,同时杂技艺人取他人之长,吸取了国外优秀的杂技艺术为我所用,从而也发展壮大了自己,使宁津杂技艺术更加完美、鲜活,充满生机。
  宁津的杂技艺人既是艺人又是农民,是一个具有双层身份的社会阶层,凡从事杂技的艺人,无论传承多少代,无论作艺收入有多高,仍把农业为技艺传承、血脉传系的根基,并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成为宁津杂技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杂技艺人在生产生活中就地取材,把生活中的美凝练到杂技艺术之中,杂技节目中的道具也大都源自于乡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具。这些都是源于生活的艺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有的传统类节目形式越来越少,而科技含量高的杂技节目正在成为杂技的主体。
  新中国成立以后,宁津县杂技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先后组建了三个县级专业杂技艺术表演团体。1971年正式成立的宁津县杂技艺术学校先后为全国各地输送杂技人才近千名。
  近年来,宁津杂技团与全国各大演出团体合作,参与创作的作品有《红色传奇》《徽韵》《盛世梨园》《水浒天风》等大型多媒体文艺演出,多次获得山东泰山文艺奖,并进行中韩文化交流演出、中沙文艺交流演出等等。县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支持杂技团的训练和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宁津县文化主管部门又划拨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修葺杂技团的路面、训练大厅以及演员宿舍楼,为演员们训练居住提供良好的环境。
  宁津杂技在给宁津县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挑战,因杂技学员难招、专业老师短缺等条件的限制,一度使宁津县杂技走入困境,并出现萎缩现象。为保证这项民间艺术重新走向辉煌,宁津县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着重向杂技倾斜,在培养文化传承人、建设传承基地、聘请杂技演员实地教学等方面着手,使宁津杂技这项艺术在宁津县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走出了一条艰难的突围之路。
  1995年,宁津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2008年,宁津杂技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宁津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宁津杂技艺术学校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每3年向县杂技团输送8—10名演员。宁津杂技代表性传承人——刘俊昌目前是省级非遗传承人,至今已培养杂技学员100余人。
  宁津县在杂技保护传承工作中,将改善办学练功条件、引进教师人才队伍,扩大传承教育范围作为工作重点,始终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鼓励和支持传承人传授技艺,培养杂技人才,弘扬地域特色文化。
  (一)成立杂技艺术研究会,总结和吸取宁津杂技的精髓,做好推陈出新文章。发展宁津县著名学者杨承田及6名杂技老艺人为县杂技艺术研究会会员,对宁津杂技的传统优秀节目、训练方法、发展演变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吸取原有节目的精华,结合当今演练环境及风格,着力做好节目创新。目前,县杂技团在原有节目的基础上,创新节目10个,其中团体节目7个,个人节目3个。每增加一个新的节目,杂技演员都会训练很长时间,从动作的编排,演出道具的制作使用等都需要指导老师付出很大的心血,加上难度往往使表演者望尘莫及。但是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经过杂技演员刻苦努力,宁津县杂技团每年都会增加新的节目,为宁津杂技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也给宁津杂技走出国门创造了机遇。近几年新增加的表演节目有《蹬人》《钻圈》《力量》《太空漫步》《单手顶》《绸吊》等。其中《绸吊》《太空漫步》等成为保留节目并在演出中获得大奖。
  (二)抓好传承队伍建设,夯实杂技艺术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宁津县共聘用县杂技团和市级以上艺术团体演员(含县杂技艺校毕业生11人)19人担任县杂技艺术学校业余教练,按照老中青结合的模式,选聘部分优秀教练员、演员作为宁津杂技传承人进行重点扶持培养,为杂技艺术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宁津杂技省级项目传承人刘俊昌,对杂技艺术的教学和传承有很深刻的实践理论,将现代技术和传统理念相互融合,发挥他在传统杂技节目的表演和示范方面比较熟练的优势,带领学校学员先后跟随杂技团从事200余场实战演练。多年来,他先后培养出200余名学员,40多人选入省级以上杂技艺术团体,16人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在杂技艺校教学之余,他还从事杂技艺术的业余教学宣传工作,多次深入文化底蕴深厚的大曹镇野猪李村、保店镇的黄家从事义务教学工作,先后培养30多位业余杂技文化人才。县文体广新局、县杂技艺校及时协调解决刘俊昌在工作、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其传承教育工作。
  (三)加大传承基地建设力度,不断改善练功条件和办学条件。宁津杂技艺校是省级杂技传承基地,目前有35名学员。练习杂技是一项枯燥危险的职业,许多学员练习一段时间后,会因为受不了练功的苦选择放弃,导致能留住的学员不多。为此,宁津县杂技艺校千方百计拓展招生渠道,采取到边远地区招生、义务巡演招生等措施,保证学员的数量。同时改善学校的办公条件和居住条件,县财政累计拨付资金160万元,用于改善训练设施、购置服装道具和训练器材,并投资100万元新建300平方米杂技展览馆和300平方米非遗展馆各一处。
  (四)加大宣传和非遗保护力度。近些年,宁津县不断加大对杂技有关实物、资料的收集。县杂技艺校共收集整理杂技历史信函资料135件、传统道具65件、有价值的书刊报纸36份,全部捐献给了县杂技文博馆。县杂技文博馆自建成以来共接待游客累计达15万人。坚持每年非遗宣传日期间举办杂技巡回演出,先后在11个社区、街道的168个村庄开展了文艺展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营造了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氛围。县杂技团积极开辟国外市场,先后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每年国外演出达百余场,把宁津杂技传播到世界各地。每年国家、省拨发的专项非遗保护资金全部用于杂技传承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承杂技文化,让传统文化深入到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中,宁津将拥有千年历史的民族艺术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宁津杂技,打造成一台集魔术、柔术等多种杂技元素为一体的舞台精品艺术,2015年下乡演出200场,遍及全县各个乡镇社区、村庄,观众达到5万人次。将《蹬人》《钻圈》《滚灯》《太空漫步》《草帽》《跳绳》《单手顶》等精彩杂技节目回馈于基层人民。另外增加了小品、魔术、口技等表演形式,并在节目中间巧妙设计了互动环节,在送杂技的同时,也送出了真诚,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杂技艺术的亲近,让传统的杂技艺术回归民间,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相关标签: 济南庆典公司 农新 云上演出 戏曲 观众 名家 过年 记者 湖北 日报
相关新闻
服务范围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78-528-25688

微信号

jinanyanyi

二维码
线